首页 > > 组织建设 >>
江北区“三举措”确保“第一书记”选派不走过场

为了使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经济发展、示范创建等工作落到实处,江北区高度重视向村、社区、两新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严格坚持选派标准,强化责任意识,健全管理制度,确保选派的第一书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实。  

摸清实情,科学分类,确保派驻工作“接地气”。一是统筹“双重覆盖”。对此次选派工作实行工作范围、组织范围“双覆盖”,在选派范围上要求对全区所有街道(镇)的进行选派,同时要求基层党组织中村、社区、两新组织等各种类型的党组织参与派驻工作。二是做到“四个摸清”。组织各街道(镇)迅速开展排查,建立台账,按照“四清”原则对组织结构、组织情况、存在问题、承担重点项目进行排摸,为明确选派任务明确方向。三是划分“五种类别”。要求各街道(镇)按照5种类别:书记空缺村(社区)、软弱落后基层党组织、涉及绿色发展和重点项目村、党建示范点创建村(社区)、有发展潜力两新组织党组织进行分类审核上报,确保让选派工作更加精准。在抓好建强基层组织、整顿软弱落后、典型示范创建、为民办事服务等工作任务的同时,将“书记向前冲”项目作为工作重点,以“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要求“第一书记”在派驻单位挖掘资源,招引资本,服务项目工作,努力当好基层工作的“调研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生产发展的“指导员”,民主管理的“监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明确职责,竞标选才,确保派出单位“点准将”。将派驻单位行业优势和派驻干部的专业技能与派驻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按照“年轻优先、后备优先、专业优先和熟悉基层工作优先”的四优原则,实行“竞标选才”,在预先争取派驻单位意见基础上,重点选取28家单位,并向36家意向单位“开榜取士”,为实现选派“第一书记”与基层组织帮扶“对口”打好基础,确保第一书记的选派“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严防出现“盲目点将”“凑数应付”等情况,实现帮促实效最大化。一是让业务能手“当先锋”。将旅游、拆迁、建设、政法等单位的业务能手选派为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资源、项目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帮扶队伍。如针对慈城镇毛岙村急需发展农家乐、民宿旅游经济的情况,安排旅游管理部门的专业干部任第一书记,为旅游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二是让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做主力”。区管后备干部、年轻干部是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把后备干部与年轻干部的培养与第一书记选派工作相结合,选配一批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作为第一书记的选派对象,在实践工作中多锻炼、多磨练、多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三是让二线干部“担攻坚”。退二线的领导干部人生阅历广、眼界宽、人脉好、基层经验丰富,将其作为第一书记的选派对象,在帮、带、促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把他们选派到矛盾重重、问题错综复杂的基层党组织,在建强基层党组织、化解基层矛盾等工作上都能建言献策、发功发力。  

强化管理,完善保障,确保派驻干部“振士气”。通过建立三项制度,让第一书记发挥最大潜力,扎实有效开展工作。一是建立“1+n”帮扶机制。建立起由第一书记牵头,派出单位、结对单位、农村工作指导员、企业服务经理人等共同组成的“1+n”帮扶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发挥合力,推动派驻单位预期目标的达成。二是实行“双向”述职机制。要求选派干部每半年向派出单位作书面或交流述职,在年度村(社区)班子述职、民主评议会议上上进行公开述职,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评议。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为提高派出干部的积极性,规定考核优秀人员不占用派出单位优秀等次名额,“第一书记”工作经历,也作为干部基层工作经历记入本人档案,其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


时间:2015/9/9 10:57:06
  来源:江北区委组织部
  点击:5724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微博  
宁波组工 港城先锋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