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活动简报 >>
简报第31期

编者按:在“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一开始,一些地方就积极开展了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工作,取得了较好实效,赢得了群众好评。在破解难题过程中,充分展现了领导干部的好作风,探索了一些创新思路解难题的好方法,对于各地正在开展的“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现将陆续刊登难题破解的案例,供各地借鉴。

 

直面十万农民的养老难题

【难题简况】目前,余姚有10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生活在农村,老龄化率达15%。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养老金,主要靠继续劳动和子女赡养维持生活,与享受着养老保障的城里老人相比,他们的生活水平较低,月人均生活费支出仅为220元。同时,从1995年起建立的农村养老保障(简称“老农保”)因为政策设计和利率水平降低等原因,保障水平非常低,目前正在享受这一保障政策的约2000名老年农民,平均每月只能拿到20元左右的养老金。不少群众对“老农保”存在较大的意见,呼声十分强烈,也曾几度上访。因此,使广大的农村老年人得到更好的保障,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已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需求。

【破解过程】“关注民生,带着课题下村,才能提高破解难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蹲点调研活动中,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带着“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深入到联系村——梁弄镇东溪村,并把这一课题作为自己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涉农政策,一定要在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里制订”,王永康这样说,也这样做。在与群众一起劳动时,在走访农户时,他一直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虚心地向群众请教:农民最希望政府出台怎样的养老保障政策。4月3日,王永康在帮助村民黄杏仙挖笋的劳动间歇,招呼周边农民坐在一起,开起了“竹林座谈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各自的想法,他们有的主张“直补”,有的建议“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建立保障政策……王永康把他们的意见都认真记了下来。
短短一周内,王永康走访了25户农家,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等7个座谈会。为得到农民养老方面的准确数据,他还对东溪村206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掌握了制订政策的第一手资料。在东溪村蹲点期间,他利用晚上时间,对自己所见所闻所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认真梳理,写成了题为《从东溪村看当前老年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对老年农民养老水平较低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破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关键在于制订合理的政策。在随后的半个月内,王永康连续四次召开由财政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政策研究室等多个部门参加的研讨会。在第一次研讨会上,各部门都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大家认为,解决农村老年农民养老问题十分复杂,各项职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困难较大。王永康明确指出:“关注民生,构建新型的农民养老制度,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符合老年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要求,是一件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举多得的好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当然,构建新的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同时更要兼顾到与现有保障体系的对接,以及财政的承受能力。”
在以后的几次研讨会上,各部门提出的建议越来越明确,初步方案越做越细。王永康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从全市“一盘棋”的角度,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5月中旬,经过十易其稿,余姚市形成了解决农民养老保障的初步政策意见:在现行家庭养老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现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办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老农保”相衔接,覆盖全市60周岁以上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并对70周岁以上农民发放生活补助。
6月初,王永康又一次来到东溪村,把已经形成的初步政策意见向农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74岁的农民何沛昌动情地说:“自古以来,只听说农民要交皇粮国税,哪有政府给农民发养老金的。这样的好政策,我举双手拥护。”在听取了农民的意愿后,王永康又责成有关部门再次对初步政策进行修改。目前,这一政策意见正准备进入决策程序,经与上级有关主管部门衔接后,明年1月1日起将正式开始实施。
【工作启示】启示一:关注民生,要带着课题、带着感情下基层,一定要多听群众意见,只有问计于民,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制订出真正受群众欢迎、真正让群众得益的政策。启示二:对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因为解决的难度大而“绕道走”,作为市委书记要直面现实,既要关注群众提出的现实问题,更要花主要精力解决好这些根本性的政策问题。
【点评】老年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化解工作难度较大。对于这样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当地主要领导坚持“像解决经济发展难题一样解决民生问题”的理念,通过多次深入调研,问计于民,集思广义,最终从制度层面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一系统性难题的思路,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务实作风。

 

书记出妙招  洋湖焕新颜

【难题简况】由于历史等原因,宁海县长街镇洋湖村只有364户人家,但整个村庄占用的耕地却超过300亩,民居布局比较零乱,村里老房子和空地较多,既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也影响了村容村貌。村里早就有实施旧村改造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困难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破解过程】4月2日开始,宁海县委书记林静国到洋湖村蹲点调研,实地勘察时发现全村民居散散落落,旧村区更是破落不堪。随后的座谈会上,实施旧村改造也是村民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林静国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建议村里把旧村区退宅还耕,盘活废弃的宅基地,美化村庄环境。
第二天,林静国特地邀请县国土资源局有关专家到现场踏看,帮助论证洋湖村开展退宅还耕工作的可行性。县国土资源局专家通过踏看现场,认为该村实施退宅还耕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考虑立项。
随后,林静国马上与村干部商议退宅还耕工作,他指出,像洋湖村这样的“空心化”不但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使得村庄基础设施改造的难度越来越大,影响全村环境的改善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开展“三拆三化三整治”工作(拆危房、拆违房、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道路畅通的房子,开展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整治旧宅地、柴蓬基、粪坑基)。林静国的建议得到村干部的一致赞同。接着,林静国又连夜在洋湖村会议室为全体村民作形势报告,进一步统一村民的思想。在分析了形势和利弊后,很多村民都激动地说:“林书记为我们考虑的几件事,让我们感觉豁然开朗,对村庄今后的发展,我们信心更足,干劲也更大了。”
4月12日,林静国再次请县国土资源、水利、规划、财政、农林等部门负责人来到长街镇洋湖村,就如何具体推进该村的退宅还耕、旧村改造工作进行了商议,敲定了退宅还耕工作具体方案,要求洋湖村抓紧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蹲点调研活动结束后,林静国始终牵挂着村里的工作:村庄规划出来没有?退宅还耕工作进展怎么样了?除了向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外,他又先后7次到村里进行实地踏看,指导工作。
目前,洋湖村完成了旧村改造、排水灌溉、道路设置等规划,退宅还耕工作进展顺利,已拆除38户86间旧宅危房,面积达20余亩,村庄建设取得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效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牵一发而动全局,解一难而破一害”。宁海县800多个自然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化”问题,洋湖村的退宅还耕工作很好地起到试点探路作用,为全县范围内破解村庄“空心化”难题提供了工作方法。
【工作启示】农村工作需要正确引导,思想工作要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领导干部一定要带着真心、真情和为群众办实事的目的,沉到基层第一线,和群众打成一片,听群众的真心话,了解群众的忧心事,这对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都是不无裨益的。
【点评】领导干部破解难题要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矛盾、走进困难,沉下心来解剖“麻雀”。要注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发挥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一起解决矛盾和难题。

 

 

报:中组部办公厅,省委组织部办公室、省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发:各县(市)区委,各县(市)区委组织部
送:市纪委,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部领导及各处室

时间:2007/7/11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微博  
宁波组工 港城先锋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