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相关报道 >>
贵州花江大峡谷:石漠化治理工程让乡亲们摆脱了贫困(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在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板贵乡三家寨村,59岁的布依族农民韩洪应带着8岁的小孙子,边修理花椒树,边和记者唠家常。村里的干部介绍我们是“十七大派来的”,老人很高兴,竖起了大拇指:“我从电视上知道,‘十七大’好啊,为我们农民想得多!”

板贵乡曾是贵州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0年前,这里人均年收入仅为651元,一家人一年只能打几百斤苞谷,连吃一回大米都是难得的事。

“那个时候,我们是穷怕了,饿怕了。”韩洪应说,好多人日子过不下去,就往外乡跑。

“可是我不走,还把别人扔掉的地要了过来,大概有100亩。”韩洪应说,“别的地方月亮不比板贵乡大,我就不信,这块地不能改造好。”

从1997年起,关岭县开始实施“坡改梯”(把坡地改成梯田)工程,引导板贵乡村民种植耐旱的花椒。乡里派人来帮助韩洪应,开始“挖石造地”。他们把一块块石头撬开、打碎,垒成墙围,然后从石缝中抠土,到别的地方捡土,一点一点把收集到的土填到墙围里。

梯田修好后,村民却不愿种花椒,觉得还是种苞谷可靠。“乡长让我给大家带个头。”韩洪应说,“我相信政府是为我们农民着想。而且这样的地只能打一两百斤苞谷,不划算,为什么不试着种花椒呢?”

利用县里免费提供的花椒树苗,韩洪应把100亩地全种上了花椒,第二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别的村民看到韩洪应赚了钱,也纷纷效仿,短短几年时间,板贵乡花椒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多亩。

然而,花椒种多了又出现卖不掉的问题。县里想方设法让板贵乡办了一家加工厂,专门收购花椒,加工成花椒粉、花椒油等,叫作“板贵花椒”。“这种石坡上种出来的花椒特别香,现在卖到了全国,名气大得很咧!”

今年,韩洪应种花椒的收入超过了3万元,乡亲们也通过种花椒赚了钱。小小花椒,让秃石山变成了“金山”。

为了增加生态经济作物种类,今年春天,县里从一家研究所引入了台湾火龙果,让韩洪应当“试验员”,在县里技术员的指导下,先在5亩地上种植。“我就像养娃娃一样养火龙果,宝贝得很。”韩洪应说,“今年结了好多果,还不敢向市场推广,只是便宜卖给想尝尝鲜的人,这样也挣了3000多元。今后向全乡推广,大家肯定能赚大钱。”

韩洪应的“野心”也变得越来越大,目前又种上了可生产生物柴油的麻风树、制作家具的优质红木。

如今,在板贵乡的万亩花椒园里,四处郁郁葱葱,昔日的光秃石山已经不见踪影。山脚下,是深达千米的花江大峡谷,珠江的上游——北盘江在其中缓缓流淌。

“小时候,我常去江里游水。当时江水很清,后来泥沙变多了。现在山坡变绿了,江水又变清了。”几十年间发生的变化,让韩洪应感慨万千,“不种粮也有粮吃,赚的钱比县长还多,没有政府的支持,这辈子想都不敢想啊!”

[背景链接]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岩石出露在30%以上的石漠化土地面积达4976万亩,给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在国家支持下,贵州先后实施一系列石漠化治理工程,并总结出花椒治理模式、金银花治理模式、石质山地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治理模式等较为成功的途径,综合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贵州已选择和确定55个县(市、区)作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将加大山、水、林、田、路等综合配套治理,确保取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据 《人民日报》 2007-11-25 第04版 )

时间:2007/11/25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微博  
宁波组工 港城先锋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