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相关报道 >> |
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之路——理念变 闽江清(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 |||||||||
清清闽江水,翩翩鹭鸟飞。进入11月以来,福州市民惊喜地发现,大批黑脸琵鹭飞到闽江口越冬。 濒危珍稀鸟类黑脸琵鹭,对栖息环境的要求很高。它们连续几年落户闽江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闽江生态环境的好转。
上游山区的水土流失,中游农村的养殖污染,下游城市的工业废水,曾让闽江“透不过气来”。如今,闽江流域水质已优于国内其他水系。 闽江变清,秘诀何在?对于流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的闽江来说,江水变清不仅得益于持续多年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更得益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木头经济到旅游经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闽江的源头,武夷山以清澈的九曲溪和苍翠的青山闻名遐迩。过去,景区外森林的采伐,曾让九曲溪的来水量减少。 为了保护生态的完整性,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把闽江上游的两个采育场划归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原来的200多名伐木工,变成了景区的护林员和漂流公司的漂流工。 武夷山管委会主任高国仁说,改制前,一个伐木工每月收入三四百元,当了护林员和漂流工后,每月能挣一两千。漂流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半年就可收入1000多万元,相当于砍伐上万立方米木材的收益。武夷山景区不取一草一木,却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种树、护林、养林的积极性。现在,武夷山景区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8.6%。 郁郁葱葱的青山,为闽江涵养了源头活水。 变传统养殖为生态养殖 上世纪90年代,福建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可是,由于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禽畜粪便处理设施,只能集中堆放,晴天臭气熏天,雨天粪便横流,成为闽江的一大污染源。 作为肯德基的供应商,鸡粪问题曾是傅光明最头疼的事。 傅光明开办的圣农鸡场位于闽江上游,每天产生污水3000多吨、鸡粪近300吨,鸡毛、鸡肠等不计其数……在多家养殖企业因污染水源被“亮红灯”后,傅光明打起了生态养殖的主意。 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用鸡粪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2004年,圣农鸡场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建设废弃物处理厂,形成了零废弃物生产体系。现在,鸡粪、鸡内脏、鸡毛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 圣农鸡场的精彩转型,是南平市养殖业从粗放发展到科学发展的缩影。现在,南平正在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有机食品基地、生态农业试点工作加快推进。 由粗放发展转型集约发展 福州市工业路,是全市最早的工业区之一。随着城市的拓展,老工业区渐渐地被“裹挟”进中心城区。工厂排放的废水,降低了闽江水质。 对于城区内的高污染项目,福州市通过“腾笼换鸟”的办法,把上千家污染企业陆续搬出市区。腾出的土地,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都市工业。为了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清洁生产。 对于地处闽江下游的福州市民来说,喝上干净的闽江水还得益于上游市县对闽江的保护。为了帮助闽江上游治理污染,2005年至2010年,福州市将每年新增1000万元,专项用于闽江流域重点整治项目,通过“下游补偿上游”的机制,实现生态成本共同分担、生态效益共同分享。 回顾发展历程,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更坚定了我们科学发展的信心。近年来,福州市注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限制高污染项目。市民感到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科学发展的甜头。” [记者感言] 闽江由“浊”变“清”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是衡量生态文明的尺度,更是检验发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
(据 《人民日报》 2007-12-09 第01版 ) |
|||||||||
时间:2007/12/9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