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相关报道 >> |
依靠自主创新振兴装备制造业——中国二重“雄吾重装”(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 |||||||||
四川德阳,江苏启东。 位于西南内陆和东部沿海的两座城市因为一家企业有了紧密的联系。这家企业,就是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11月28日,中国二重与启东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在启东建设重大技术装备出口制造基地。二重集团生产的重型技术装备,将沿长江而下,在启东组焊、装配、试车,运往世界各地。 “这是二重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步。”二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石柯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和重大装备国产化基地,我们将坚持自主创新,实现‘雄吾重装’的夙愿!” 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走进二重集团重机分厂,两架大型桥式起重机来往穿梭,一台1450毫米热连轧机已经试车成功,正在拆运发往外地。 几十年来,二重集团在研发重大冶金成套技术装备方面,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实现了从自行摸索到联合设计,再到具备自主全套承包冶金装备能力的飞跃。 回忆起二重集团生产的第一套冶金设备——1978年投产的舞阳钢铁厂4200毫米宽厚板轧钢机,老专家陈守智仍十分自豪,“当年凭着几张照片和杂志上看到的零散资料,我们造出了这台当时的中国轧机之王”。 上世纪80年代,二重集团与国外合作设计、制造大型热连轧设备,虽然承担了整条轧线80%的制造任务,但只获得成套设备收益的20%。“没有核心技术,到头来还是给人打工。”陈守智说。 二重集团立志打破这一状况,走国产化之路。1992年,二重独立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450毫米热连轧机。 宝钢5000毫米轧机订单的到来,对二重是一次更为严格的考验。二重的科技人员精心设计,用多炉同时浇铸的方法,一举解决了轧机坯件700多吨钢水浇铸的难题。 数十年间,二重通过自主研究、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所联合攻关、构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途径,不断缩短与国外同类装备的技术差距。2002年,在川威950毫米轧机项目上,二重集团终于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线设备总承包。 目前,二重集团已在中厚板轧机成套设备设计、热连轧机成套设备设计、冷连轧机成套设备设计、特大型轧机机架制造、大型成套冶金装备装配及安装等方面初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制开发的系列中厚板轧机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 “中国创造”走向国际市场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意味着在对外贸易天平上有了重重的砝码。”二重技术中心副主任汪福全深有感触。 热卷箱技术是冶金行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关键技术,其一次性使用的专利费,国外公司张口就是700万美元。2003年3月,二重集团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卷箱设备,单台价格比进口设备低30%至40%,国外公司同类产品的价格也因此迅速降了下来。 目前,二重集团已拥有专利技术58项、发明专利10多项。2005年,单靠热卷箱这一项专利技术,二重就获得高达24亿元的订单。 以令人信服的生产、技术实力,中国二重赢得了国外用户的信任。 2006年9月,二重集团仅用13个月20天时间,成功生产波兰2250毫米热连轧机成套设备,实现国内首台出口欧洲的热连轧机成套机械项目的出产;2007年7月,二重与西门子奥钢联顺利签订合同额达数千万欧元的1800毫米不锈钢热连轧机制造合同;二重海外营销中心即将在瑞士设立…… “以前很长时间,我们都是做国外企业的‘配角’,低着头走路。如今,我们可以昂首阔步地向前走了!”汪福全自豪地说。 “装备中国,创造卓越”,二重集团用自主创新换来了企业的迅速发展,年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6.2亿元跃升至今年的60多亿元。 延伸阅读 目前,二重集团所在的四川德阳市已形成以二重集团、东方集团为龙头,带动200余家配套企业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电成套设备、冶金成套设备和石油化工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前茅。
(据 《人民日报》 2007-12-13 第04版 ) |
|||||||||
时间:2007/12/13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