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相关报道 >>
黔东南州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业——“不冒烟”的致富路(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黔东南州拥有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这是我们的特色资源。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将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在现有基础上,努力将民族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廖少华说。

围绕“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卖点”的旅游业发展思路,近年来,黔东南州建立了以凯里市和台江、雷山县为代表的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以黎平、榕江、从江县为代表的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以镇远、施秉县为代表的名胜古迹旅游经济圈,上百个民族村寨的文化资源实现了分类整合,民族文化旅游业风生水起。

“看山看水看文化,深层次、有厚重感的文化更能吸引和留住游客,提升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黔东南州委宣传部长耿生茂说,黔东南州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中,注意找准两个结合点: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保护和利用的结合点。

黎平县肇兴,是一座依山抱水的侗寨,以优美的侗族大歌和侗族鼓楼闻名。

然而,一条公路穿寨而过,引起了村民的议论。“为了方便旅游而修路,破坏了侗寨的风貌,得不偿失。”肇兴第一位引进“农家乐”的陆新风说,县里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准备将这条公路改成青石板路,禁止机动车通行,让游客以传统的牛车、独木舟等代步,还计划在寨子几公里外兴建一条替代旅游公路。

陆新风介绍说,通过增加旅游业中的侗族文化色彩,前来肇兴旅游的客人增多了,搞农居接待的农民也富裕起来。过去人均收入不过几百元,现在少的一年有几万元,多的达到10万元以上。

堂安侗寨位于肇兴以东5公里的山顶上,是国内外摄影家青睐的地方。

“开发这个寨子时,没有改变村民原有的生活。”当地一家旅游开发公司的经理傅润茗说,整个村寨实际上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博物馆,而由挪威资助兴建的侗族生态博物馆则放到寨子边上。“这样既不改变寨子原有风貌,又让村民有了收益,保护和利用就统一起来了。”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使许多农民不离乡、不离土,也能脱贫致富。”黔东南州旅游局局长王涛说,“今年,全州从民族文化旅游业中直接受益的农民有10万多人,以1∶5的带动效应看,至少有50万以上的农民获益,旅游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0%左右。”

[延伸阅读]

围绕建设“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贵州黔东南州正在实施“四个一百”工程,即100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保护工程、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拔尖人才扶助工程、100名原生态民族文化高级人才培养工程、100个原生态民族文化典型建筑保护工程。该州计划用2至3年时间,打造出4条旅游精品线路。

 

(据 《人民日报》 2007-12-23 第01版 )

时间:2007/12/23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微博  
宁波组工 港城先锋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