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相关报道 >> |
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促进科学用地(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 |||||||||
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开展3个月来,清查出的土地违规违法宗数和涉及的土地面积已经基本摸清,全国初步圈定土地违规违法重点地区58个、典型案件251件,相关责任人将受到严肃处理。 保持18亿亩耕地,是一条做到粮食基本自给的“底线”,是一个不能再少的数字,更是一条谁都不能碰的“红线”。
然而,“红线”屡屡被碰,土地执法形势严峻。目前被监测的84个城市每年新增建设用地95%以上属于农村集体农用地,而在这其中,违法占用农村集体农用地的宗数、面积以及耕地面积,几乎都在50%以上,而且所有违规违法用地都规避了农地转用和土地审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不仅是生产要素,同时对农民还具有社会保障功能,违规违法用地规避了农地转用和土地审批,直接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土地闸门的控制效应和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18亿亩耕地必须守住。经过充分调研,国土资源部决定从今年9月25日开始集中开展以查处“以租代征”为重点的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重点是集中查处2005年1月1日以来“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负责全过程督察。 土地违法危害深远,这是一场硬仗,人们关注着违规违法行为是不是能得到惩治。 山西省一名村干部给国土资源部来信说,“我作为基层的村干部,非常关注百日行动的每一个信息披露。特别是每月搞一个新闻发布会和在每个阶段搞一个动员会,都给关注土地工作的群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带来极大的震撼。”群众、舆论监督成为土地执法的强大后盾。百日行动启动后,国土资源部来信来访增长,仅10月1日至12日,就受理土地违规违法问题来信289件,比去年同期增加71%。媒体、信访反映的土地违规违法问题,是圈定重点地区和重点案件的主要线索之一。 已经持续了100多天的执法行动,以雷霆之势,有力打击了违规违法征占土地的行为,有力遏制了违规违法用地势头,关紧了土地“闸门”! 12月24日,国土资源部圈定并直接督促整改的全国土地违规违法12个重点市、县、区的政府负责人赴京汇报。“震动极大”、“对宏观调控政策理解不深”、“全局观念不强”、“法律观念淡薄”、“未能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地区的政府负责人,以带有强烈反省色彩的词语,表达了要深刻吸取教训的决心。 这是场耕地保护战,也是一场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战。 解决发展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不仅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还要切实解决用地浪费问题,大力促进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大政策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了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了集约节约用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土地供应的多与少,一度影响了福建泉州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在2008年工作思路中,泉州国土资源局划出了一条谁都不敢逾越的“生死线”: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推行基本农田三级监控,确保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有量211.16万亩一亩都不减少。泉州经济向少用地、“零”用地转型。 集约用地是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向,存量土地是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陕西省志丹县盘活与规范并重,走出了一着好棋,他们通过收购改制企业土地、收回闲置土地等途径,充实土地储备库。坚决打击土地隐形交易、非法低价出让转让国有土地等行为,掌握了土地供应主动权,既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发展。 事实上,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很大。我国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大大高于国际水平,据对全国644个城市统计,人均建设用地已经到了133平方米的水平,而城镇规划标准是100至120平方米(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面积更低)。各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也比较低,建设用地再利用潜力不小;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与农村人口迁移呈逆向发展趋势,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潜力很大;公路、铁路、水利建设节约用地的潜力也非常大。 山坡办工业、建多层厂房等一系列盘活存量的办法走近人们视野,节约集约用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主动选择。 单靠一个“百日行动”解决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不现实的。当前导致土地违法行为出现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疾风骤雨似刹风治乱的同时,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办法,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一个节约集约用地的深刻变革时代正在来临。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说,开展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土地执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一次成功实践。最终目的是,要与各个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来共同落实坚守红线、严格监管责任,共同破解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耕地的命题,共同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
(据《人民日报》 2007-12-27 第01版 ) |
|||||||||
时间:2007/12/27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