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相关报道 >> |
安徽淮南市实施“千里淮河第一迁”——小岛移民过上新生活(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 |||||||||
“拿到钥匙就赶紧搬过来了,再也不怕洪水了!”岁末,搬入新家的袁桂莲喜上眉梢。 袁桂莲刚从淮河边上的小岛搬迁到舜耕镇钟郢社区,这里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跟她一样,安徽淮南市有853户、3500余人在2008年元旦前搬入新居。这是安徽淮河流域搬迁城镇人口最多、安置规模最大的移民迁建工程,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迁”。
“实现住有所居,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赋予的重要使命。”淮南市委书记杨振超说,“搬迁小岛居民,不仅是惠民工程,也是减少淮河洪害的重要举措。” 走进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的淮河小岛,一片杂乱拥挤的居民房,没有下水道、煤气、有线电视,没有公共卫生设施,更没有安全消防设施。 最让岛民们担心的还是每年的淮河汛期。75岁的汪长友是较早一批弃船上岸的渔民。“去年夏天发洪水时,屋里的水淹到了膝盖。”汪老汉只得在房顶上搭了个雨棚,一住就是20多天。 由于车辆无法通行,居民生活垃圾全倒在周边,小岛环境卫生状况极差,每次洪水来袭,垃圾又污染了淮河。 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小岛居民热盼上岸,可又无力进城。2003年淮河特大洪灾过后,小岛问题引起国家和安徽省的高度重视,很快列为当年淮河流域首批移民迁建项目。 2006年8月起,小岛移民迁建工程展开了大规模施工,建成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878户的安置区,户型面积分别为40、60、80、100平方米4种,户均达到73平方米。 “盼了4年,终于成了现实。”正在装修新家的陈玉云擦着汗说,这套60平方米的新居,她家只需支付2万多元,而同地段商品房要20万元。 新建楼房鳞次栉比,9米宽的道路已经通车,配套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在淮河小岛上生活了几十年的移民,如今在这里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背景链接] 淮南市淮河小岛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淮河田家庵段修建城市圈堤和避风船塘时垒土堆积起来的河岸高地。后来,淮河从事水上作业的人们在停泊河岸时,一部分人逐渐弃船上岸,在高地上盖房居住,逐步形成小岛居住区。
(据 《人民日报》 2008-01-19 第01版 ) |
|||||||||
时间:2008/1/19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