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相关报道 >> |
河南许昌: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 |||||||||
中原腹地,平畴千里,草木葱茏。车出郑州,沿107国道南行,一路没顶的绿篱引导着我们来到素有“中原之肺”、“郑州后花园”之称的河南省许昌市。 许昌,远古时称许地。曹魏时期,改许县为许昌,遂为帝都。三国往事,都付云烟;今日许昌,绿意盎然,一派生机。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告诉记者: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许昌市近些年来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许昌人民一定能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新许昌。 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 陪同记者采访的花先生,现在下班回家连公交车都不坐了。“自从清潩河边的这千亩游园建成后,大家都愿意从天然氧吧里走上几十分钟。”花先生介绍说,贯通许昌城区南北的清潩河原是一条排污河道,几年前还是许昌的“龙须沟”,市里的“蓝天碧水工程”,使这里河水变清了,坡岸变绿了,水中鱼凫相戏,林间百鸟争鸣,漫步其间,是一种享受。 今年4月下旬,在公布的许昌市直机关服务人民满意率的民意调查中,许昌市林业局首次名列榜眼。林业局的工作受到城市市民的关注,这是不多见的。 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把以人为本,营造优美、自然、舒适的宜居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作为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战略举措。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打造宜居城市……尽管各个阶段工作重点不同,但都紧紧扣住了生态建设这个中心。 进入许昌市,不论大街马路,还是背街小巷,满目青翠,绿树成荫。用老百姓的话说:不管是“面子”还是“里子”,一样漂亮!相关的遥测资料显示,许昌市城区绿化率达42.68%,人均公共绿地9.3平方米,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33.5%。居住在任何地方的许昌市民,步行10分钟内,都可以进入游园、绿地。 为了恢复和保护城区河流的生机,满足市民崇尚自然的亲水情结,许昌市政府将防洪、截污、引水、交通与景观融为一体,先后投入3亿多元,对7条环城百里的河岸,进行整体规划,如今“河岸公园”、“沿河游园”,已成为许昌独特的风景。全长45公里的颍汝干渠是许昌市的“母亲河”,在绿色林带的呵护下,岸芷汀兰,碧水澄澈。 乡村中的绿色产业革命 许昌有两张乐于示人的“名片”:一张是生机焕发的曹魏故都城市名片;另一张是以鄢陵为代表的“乡村花木林海”名片。把绿色产业做大,从绿色产业中寻找致富门路,许昌乡村正经历着一场从思想观念到经营方式的绿色产业革命。 许昌的花木生产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悠久的发展历史使花木生产在当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孕育了丰富的花木文化,但把昔日达官贵人欣赏把玩的“手艺”做成绿色的大产业,却是近10年才有的事情。 许昌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壤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是南北植被交流互移的天然驯化场。瞄准国内近几年来壮大兴起的庞大花卉苗木销售市场,许昌花农将“绿色”贩卖到全国各地,靠绿色发家致富。 李玉良原是鄢陵县粮食局的一名下岗职工,现在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花商。记者来访时,正赶上他的“林海园”苗圃的水、电、路与外界贯通。李玉良说,干这一行已有10年时间了,从小打小闹到承揽大的绿化工程,一路上也算顺风顺水。但是他也有苦恼:遇到大客户下的大订单,一个品种的同规格苗木,一家一户满足不了,各家各户规格又差别太大,不少商机往往会溜掉。2007年11月,通过土地流转,李玉良承包了600亩园林,经营60多个品种,一下子也成了经营大户。他说,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经营环境,这下可以大干了。 如今许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和销售集散地。全市花木面积达到75万亩,拥有4大系列、2400多个花木品种,花木生产年产值31亿元,亩均效益4000多元;各类花木企业达到781家,专业户、重点户1.2万户,从业人员20多万人,花农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 硬起手腕培育绿色产业群 许昌的地理区位、人口密度、资源优势,使之堪称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支撑这个城市的重要力量,是这里富有特色的产业群。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金刚石生产、发制品生产、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能源工业、新型建筑材料等十大优势行业构成许昌的现代工业体系。催生这样一批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容的产业,许昌市也经历了壮士断腕的阵痛。 按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十五” 期间许昌市共关闭造纸企业262家、小焦化41家、小皮革125家、小水泥生产线30条、小火电25家。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许昌市鼓励企业利用闲散资金和成熟技术,组建上规模、上档次、低污染、低耗能的大型企业,催生出了如瑞贝卡发制品基地、许昌汽车传动轴制造业、黄河实业等在全国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 遇到引进外资与环境保护的冲突,许昌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2004年,鄢陵县引进一个棉短绒化纤浆帛生产项目,该项目投资6000万元,这对当时的鄢陵县来讲是一个大项目。不过,此项目利用棉花短绒作为生产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生产废水,项目一旦上马,将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项目报至许昌市环保局后,被否决。仅2007年,许昌市就有25个建设项目因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被否决。 “十五”期间,许昌市利用国债资金和海外资金2.2亿元投资建设了许昌市区、禹州市、长葛市3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鼓励民营企业投资4300万元建成了一座集中式工业废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均已实现了满负荷运行。襄城县、鄢陵县污水处理厂已在2006年底建成并投入调试运行。至此,许昌市在河南省率先实现县县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从2000年291.3亿元到2006年的717亿元,许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达146%,而同期出境断面COD(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则由288毫克/升下降到70毫克/升,成为全省惟一一家地表水排放达标率100%的省辖市。与此同时,许昌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达到100%,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据 《 人民日报 》2008年10月15日 01 版) |
|||||||||
时间:2008/10/15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