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政论时评 >>
给干部的“四种病”开方

随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深入推进,党员干部的一些“不严不实”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典型体现在“软骨病”、“冷漠病”、“浮躁病”、“慵懒病”等四大症状。治病就要找对方子,开方必须把准病理。治理党员干部的“四种病”,需要开出不同的药方。  

治“软骨病”须补精神之钙。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源上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当“迷信干部”;有的面对诱惑就气短,说话办事缺少刚性,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是非不清;有的不能坦然对待名利得失,干工作畏首畏尾,谨小慎微,对于棘手问题不敢动真碰硬。凡此种种,不仅失去了做人的骨气,更失去了党性原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钙”失则神散,“钙”足则志笃。只有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才能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刻骨铭心,才能坚定地向着正确方向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治“冷漠病”须补情感之课。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患有“冷漠病”,突出表现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对群众高高在上、口大气粗、颐指气使,动辄称群众为“刁民”,呵斥为“素质低”;有的对群众的冷暖少有关心,面对群众缺乏耐心,习惯打“太极拳”,遇事推诿塞责,能拖则拖;有的把“鱼水关系”异化为“油水关系”、“蛙水关系”,没有好处不作为、有了好处乱作为,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交通发达了,通信先进了,与群众的距离却疏远了、沟通减少了。治理“冷漠病”,关键是要补好感情课,树立宗旨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对群众怀抱一腔真情,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  

治“浮躁病”须修做人之德。现实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心浮气躁,责任心不强,或是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或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或是“新官不理旧账”,换一任领导,变一套思路。有的习惯于坐机关、听汇报、要数字,当收发员、留声机;有的调研流于形式,办事蜻蜓点水,唱功好、做功差,习惯于做表面工作,玩花架子。这些“浮躁病”不但没给群众带来实惠,反而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德”。克服“浮躁病”就必须严以修身,真正沉身子,多深入基层,多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察民众之疾苦,知百姓之诉求,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真心实意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  

治“慵懒病”须增担当之勇。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慵懒病”小则碍事,大则碍政。党员干部患了拖延症和“慵懒病”,就会精神懈怠,什么事都不想干,能闲则闲、能混则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年年“涛声依旧”,无所作为、贻误发展。治理“慵懒病”,关键是要发挥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畅通干部“出口”,让干部“既能上又能下”、“既能进又能出”,将那些不作为、乱作为,不胜任、不称职的干部调整出去,把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干部用上来,打造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


时间:2016/2/22 10:57:3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4657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微博  
宁波组工 港城先锋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