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宁波日报”专题报道 >> |
天山脚下,崛起一座新农村 | |||||||||
红顶白墙,绿树掩映,葡萄飘香,连绵的天山脚下,坐落着一座焕然一新的村庄,就像是在地壳运动的鬼斧神工之中,嵌入了一颗精美的宝石。 从自治区级贫困村,到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库车县阿格乡康村仅仅用了3年时间。“在农户眼中,宁波援疆干部就是亲爱的‘哥哥’,领着我们实现了‘安居梦’,走上了‘致富路’。”42岁的阿格乡副乡长阿布力米提,用自己并不娴熟的汉语,表达着内心的感激。 小麦、玉米、畜牧,这是康村在荒凉的灰白戈壁滩上代代相传的生产模式。作为维吾尔族集聚的一个村落,这里六成农户是贫困户———一家数代近十口人挤在5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不通电,不供暖,没信号,司空见惯。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2014年。来自万里之外的宁波援疆干部,将康村作为重点支援村,宁波和当地共同筹集的4000多万元资金,滴灌式地注入这个小村庄,改造农田,建设安居房,水、路、电一次性覆盖,大大改善了这里的硬件。同时,援疆干部每周1至2次走村入户,挨家挨户了解维吾尔族同胞的需求和特长,“一户一策”地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致富的方案。 47岁的党员农户亚森萨杜克就是宁波援疆最早的受益者。2014年,从宁波参观回来后,他一下子贷款20多万元,在援疆干部的指导下,将家里传统的畜牧场改造成了农家乐,利用217国道边的交通优势,吸引游客实地感受原汁原味的新疆味。房前瓜果满园,屋后养鸡养羊,游客络绎不绝———短短两年,亚森萨杜克不仅收回了本金,还赚了10多万元,成了康村里数一数二的致富带头人。 对于贫困户吐尔逊·阿孜来说,援疆则直接给自己一家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在宁波援疆干部的帮助下,他解决了开店资金的难题,同时在宁波援建的村民服务中心开设了餐馆,做拌面、烤包子,发挥他儿子的厨艺特长,每天平均收入600多元,一家子的幸福指数一路攀升。 “来自宁波的先进发展理念,一下子补上了我们信息闭塞的‘短板’,思想大解放之后,村里年人均收入一下子翻了一番。”阿布力米提说,目前康村共有93户村民从事畜牧业养殖,75户家庭开展特色蔬菜种植,家庭年增收预计达13750元。同时,设立创业启动资金,扶持村民发展家庭地毯编织、面粉加工作坊、民族特色糕点制作、牲畜饲料加工作坊创业项目。 “我们干部苦是苦了点,但是效果看得见。”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费伟华表示,为了实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人上”的目标,宁波干部手把手帮着做规划、做工程、推项目、搞扶持,甚至连安居房里头的水冲式厕所、门口贴的瓷砖都事无巨细一并参与。 真情的投入,浇灌出戈壁滩上的美丽花。走进康村,维吾尔族农户热情洋溢地捧出瓜果迎接,连连用“亚克西”表达着对宁波援疆干部的感谢。村党支部书记古丽加玛丽·依米提说,来自东海之滨的无私关爱,才让这个边陲之地的小山村重焕生机,再多的言语也难以说尽内心感激之情。 |
|||||||||
时间:2016/9/23 12:02:27 来源:宣传信息电教处 点击:26790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