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相关报道 >> |
钢铁脊梁保民安民——记抗击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的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 |||||||||
8月13日和19日,四川遭遇两次强降雨过程,致使全省114个县946.7万人受灾。暴雨洪水引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其突发性、隐蔽性、破坏性、规模巨大和持续时间长,堪称四川洪灾历史之最。 百分的精神,百分的斗志,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党员干部就奋不顾身地冲向哪里。 激情奋战,忘我奉献,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个标杆。 危急时刻,四川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奏响以人为本的时代强音。他们第一时间从受灾区域安全转移58.2万人,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员伤亡,创造了成功避险的四川奇迹。 “乡亲们在‘5·12’大地震中九死一生活下来,我们不能让他们再次受到灾难的伤害” 重民生,重防范,超前作为:党组织的创新力构筑保民安民生命线 8月16日,在绵竹市清平乡的安置点内,元包村村民谢明邦说:“要不是党员干部及时组织连夜转移,我们全家肯定没命啦!” 8月13日凌晨,强降雨引发山洪,山洪裹挟泥石流,在清平乡的狭长山谷奔突,房屋瞬间被掩埋,家园被毁…… 村民肖雪梅说,“当时就听到有人喊,快出来啊,水来了,没这些喊话,恐怕就转移不出来了。” 如今,“科学预警”四个字,四川山洪泥石流灾区老百姓感到熟悉而亲切,它承载着四川省各级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释放的创新力和对灾区群众特别的爱。 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四川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明白一个道理:对老百姓的事,特别是人命关天的事,不仅要想得深、想得细,更要想在前,做在前,要有科学的预见性。这是他们在灾难中用血汗换来的刻骨铭心的体会。 早在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委就组织力量对全省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全面排查,逐一落实了监测防范和治理除险措施。今年入汛以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多次亲临山洪和地质灾害现场,查险情,做决策。同时,省委要求灾区各级党组织把抗洪抢险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突出针对性,发挥创造力,建立一套完备的科学预警机制,构筑一条保民安民的生命线。 汛期来临后,各地继续深入开展排查,所有排查发现的隐患全部被及时纳入监测防控中。四川省防指、气象、水利、国土等相关单位加密监测,及时提供最新雨情、水情、汛情和地质灾情。 科学精神、科学机制彰显党组织的救灾力量。 清平乡元包村一组监测员马青双说,12日20时,他们接到暴雨预警信息,7个监控点上的16名监控员进入二级应急状态。当日23时50分,各监控点陆续传回消息,雨越来越大,清平乡立即启动一级预案,所有待命的38名工作人员分成4个组,拉响警笛警报,沿途用扩音器不断喊话,让村民们根据撤离方案立即撤离。对只有老人和小孩的“留守家庭”,逐户敲门确认转移。“因为我们之前进行过多次演习,所以老百姓比较配合,转移过程很顺利。10多分钟后,大量的泥水冲过来,我们的村庄瞬间就被掩埋了……” 12日17时,根据防洪预警中心发出的暴雨预警消息,安县防洪指挥部向全县370多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发出了主动避险指令。高川、茶坪两个地震极重灾乡镇的82个高危地质灾害监测点下达了主动避险撤离转移一级指令。各沿山乡镇和高川、茶坪重点监测点监测员得到指令后,采取敲锣、手电闪光、山顶点火生烟等方式马上将主动避险撤离转移指令传给了山区各集中安置点1000余名群众。“要是动作慢一点,我们全家老小就完了。”14日,返村看到房屋被泥石流没顶,茶坪乡千佛村的王庭刚心有余悸地说。 面对咆哮而来的滚滚泥石流,时间就是生命,一秒也许就成为生死分界线!四川各级党组织深知这道“界线”的意义,他们重防范,未雨绸缪,而不当事后“诸葛亮”。 在汶川县映秀镇,8000余名群众被及时疏散; 在都江堰市龙池镇,692名群众“孤岛”生还; 什邡市,上千群众转移无一伤亡…… 在预警中坚守一线的绵竹市清平乡人大主席、共产党员刘如松回想那段经历,感慨万千:“乡亲们在‘5·12’地震中九死一生活下来,我们不能让他们再次受到灾难的伤害啊!” 8月13日起,四川受灾区域转移群众50多万人,其中仅德阳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都江堰市的几处重灾区域就成功转移避险8.7万人。 “我们冲在前,离危险越近,群众就越安全” 斗激流,排险情,临危不惧:共产党人永远与人民生死相依 暴雨如注,山洪肆虐。 旧痕添新伤,新房变危房…… “8·13”强降雨过程覆盖成都、绵阳、德阳等地震重灾区。6天后,又一次强降雨过程,不仅再次覆盖上述地震重灾区,而且向川东、川南转移,引发多处山洪泥石流灾害。 坚决打赢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斗争,誓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誓死保卫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四川省委发出动员令。 13日,踩着半尺深的烂泥浆、顶着随时可能落下的飞石,刘奇葆向绵竹清平挺进。夜色正浓,暴雨如瀑。设在绵竹市清平乡的“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指挥部依旧灯火通明——刘奇葆正在这里研究部署抢险救援工作。 还是13日当天,四川灾区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乡村,在同一时间,向着同一目标,紧急行动! 在德阳,500名来自各县市乡机关的党员干部组成10支党员突击队,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奔赴绵竹清平救援;在阿坝,1312个基层党组织和96支民兵应急分队奔赴救灾一线…… 在汶川,全县77个部门、392名科级干部、60名下派驻村干部、39名援藏干部,组成14支抢险救援突击队奔向乡村;在安县高川乡,出动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民兵1000多人,调用铲车、挖机、发电机、对讲机等救灾设备15台,成功营救被泥石流围困的2583名群众;在都江堰虹口乡,党委班子成员带领4个突击队,分别向张家坝、付家坝、深溪坪电站、深溪三组重点区域解救被困群众…… 四川各个行业也纷纷把党旗插在救灾前沿阵地,高效集聚起各种救援力量。 清平乡“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仅一个小时,一支由13名消防官兵组成的救援力量,就抵达“一把刀”险要路段,搜寻并疏散周围群众; 13日17时,龙池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不到两个小时,由20台发电车、20辆疏散群众的公交车、15支医疗小分队、50多辆消防车、几辆装满食物的大卡车组成的应急车队,就边排险边向灾区挺进。 14日一大早,阿坝州和汶川县卫生局从周边地区的医疗机构抽调70余名医务人员和9辆救护车组成救援队赶赴映秀镇。到当天17时,救援队共救治伤员120余人。 为防止二次受灾,四川地质专家组成的隐患排查小组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对可能发生灾情的隐患点逐一排查。在龙池,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和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技术人员,对当地展开大灾之后的地质灾害排查,并针对勘察发现的地质灾害特征提出应对措施。在映秀,专业队伍对红椿沟全流域开展详细调查,基本摸清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类型、规模及发展趋势。 “抗击山洪泥石流,党员干部个个都在拼命!”走在灾区,不知有多少群众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 8月13日22时,清平乡湔沟村值班村干部高瑞福拨通了村民小组6组组长、73岁共产党员王永生的手机:“你在哪里?情况咋样?”“我刚刚动员完群众,现在去看河头的水。”高瑞福怎么也没有想到,那是他与老人最后一次通话。 13日23时,暴雨倾盆、雷电交加,穿村而过的河道发出巨大的轰鸣,洪水迅速逼近。值班监测水情的王永生、王家相立即一边摇响手摇报警器,一边奔跑高喊:“洪水来了,大家快撤!”跑到高处的王家相惦记着年迈体弱的王永生,回头寻找王永生的身影,借着闪电的光,她看到王永生瞬间被卷入凶猛的洪流…… “通往深溪三组的道路被冲毁,洪水撕开50米的大缺口,河面宽达三四十米。”“在那里的竹逸山庄、付家坪两个临时安置点里还有100多名群众和游客没来得及转移……”对讲机里传来的讯息惊心动魄。 8月14日9时,正在虹口乡查看灾情的都江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扬杰得到消息后,冒着大雨赶到河边,爬上吊车车斗,穿过50余米宽的洪流滑向对岸,安排群众搭乘吊车陆续转移,自己最后一个下吊车。“我要记住您,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经历了惊魂一幕的游客满眼是泪,拉着陈扬杰满是泥浆的手追问。 “生死在一起,一个不能少!”危难时刻,一个个舍生忘死的共产党人昂首挺立在抗洪救灾最前方。 在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白马村,在齐腰深的洪水中,58岁的郑海军、48岁的张继昌、38岁的任洪涛3名党员上演“生命接力”,救出邻居家的老人和孩子。 在都江堰市龙池镇东岳村,一道道汹涌的泥石流卷携着石头、树木、电线杆像脱缰的野马飞泻而下,机关干部朱志勇、雷国田冲进“农家乐”,把30余名游客集中起来往山上转移,接着又去营救南岳村的被困群众,“农家乐”业主冯敏强劝他们赶快撤离,他们说:“即便死也得在一起!” 暴雨如注、山洪呼啸。什邡市蓥华镇瓦窑村远离外界,7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廖永寿说:“危险再大也要救人,全村一个人都不能少!”在他的带领下,村组干部、党员用三架木梯搭成出村的“生命通道”,组织群众转移;用砖头砸、钢钎撬,打开门窗和防护栏,将两个老人背了出来。30多个小时没合过眼,廖永寿老书记晕倒在瓦窑村救灾现场…… 在四川灾区抗洪抢险的10多个日日夜夜—— 驾驭冲锋舟破浪上屋顶转移群众的是党员; 在滔滔洪水中打桩固堤保安全的是党员; 在山体滑坡的悬崖边背老人小孩脱险的是党员; 在被泥石流淹没的废墟中寻找生命、抢救生命的是党员…… 他们说:“我们冲在前,离危险越近,群众就越安全。” “我们的脚步不停,群众的精神不垮,灾区就大有希望” 树信心,克时艰,只争朝夕:靠得住的“主心骨”让灾区人稳心安 8月25日,尽管青瓦白墙上还有泥石流的痕迹,清平乡元包村党支部书记付兴鹏脸上却露出微笑:“上午全村就可以清除村道上的最后一段淤泥,下午大家就能领取乡政府送来的蔬菜和粮食种子。” 付兴鹏介绍,“5·12”地震加上“8·13”洪灾,不少老百姓家里已是一贫如洗,村党支部得一刻不停地领着群众干,在大干中树立信心。 两年多前,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四川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顽强拼搏,打赢了从抢险救援到重建家园的一场又一场硬仗,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今天,面对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又在灾后重建的前沿阵地迎风招展。 道路可以阻断,房屋可以冲毁,桥梁可以坍塌,不可摧毁的是抗灾救灾的信心与力量。 10多天来,四川灾区各级党组织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争分夺秒地投入灾后恢复重建。 10多天来,省委书记刘奇葆16次奔赴灾区,清平、映秀、龙池、北川、广汉……哪里的灾情最重,哪里最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转移、救援、安置、防疫、重建…… 映秀保卫战、决战都汶生命线和决战汉清生命线三大战役,是四川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恢复重建最直接的遭遇战、最艰难的攻坚战。 映秀保卫战——加快处理岷江河道中的壅塞体,加大流量,让岷江回归正常河道,让映秀镇进水的地方退水,刘奇葆现场指挥;决战都汶生命线——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在映秀紧急召开会议,商定南北同时推进,24小时施工;决战汉清生命线——四川路桥抢险队的共产党员率先挺进汉清路损毁地段,拉开抢通保通会战的序幕。 “在刀锋上起舞”,8月18日,三大战役全线告捷。一场众志成城抢险排危的拉锯战在反复较量中,不仅使灾区“孤岛”快速解围,更让灾区百姓从党组织的决心和顽强作风中看到了希望,重塑了信心! “我们的脚步不停,群众的精神不垮,灾区就大有希望!”许多党员干部这样说。 8月22日,根据四川省委的决定,四川省政府在常务会议上提出“对灾区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以及受灾的水利、交通设施等进行全面勘察,提出整治方案”,“完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一条条决策,指向灾区更长远的未来。 8月22日上午,邛崃市回龙镇“抗灾自救、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在镇政府举行。24日,灿烂的阳光赶上回龙镇灾后第一个赶场天,镇上80%的店铺已重新开张营业。 在安县,因先林大桥垮塌致使该县花荄镇8个村的有线电视信号中断。8月24日15时15分,2000用户重新看上了电视。在甘洛县,8月23日14时,县抗洪救灾指挥部的电话铃声清脆响起:经过两天艰苦奋战,海棠镇与外界联系的空中桥梁重新搭建…… 顽强和韧劲在灾区蓬勃生长,夺回灾害损失的一场场战役相继打响。 冲毁的道路正在修通,倒下的电线杆再次立起,坍塌的房屋已被清理,埋在泥沙中的农田逐渐恢复生机……近日,走进达州,洪灾肆虐的伤痕尚未完全褪去,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火热场景不时映入眼帘。 眉山市三苏乡明光村胡永光一家正抢收稻子。在他们的身后,是遭洪水袭击后倒伏的水稻。洪灾后,大家纷纷开展生产自救,清理屋内淤泥、清洗水稻上的泥土、扶正农作物,屋里屋外,田间地里,一片积极忙碌的景象。 不仅抢收,还要抢种“希望”;不仅要从灾难中站立起来,还要在重建中实现“起跳”。 在邛崃市农发局的帮助下,回龙镇抓紧调整灾后农业规划,改变以往以水稻、玉米为主的作物结构,将抢收出来的农田,种上川芎、泽泻和小白菜等,借机加快调整品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 走进广安市广安区厚街小学,只见5名电工正在安装照明线路,工人正在清除卫生死角垃圾,教师正在搬运桌凳,忙得不亦乐乎。目前,遭受160年未遇特大洪灾的广安城区及沿江乡镇38所学校的重建工作,已接近尾声,8月30日、31日学生均能顺利入学,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 四川人民,再次从灾难中挺起脊梁!
(据《人民日报》2010年08月31日01版) |
|||||||||
时间:2010/8/31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