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迎接十六大党建征文”活动 >> |
二等奖:人的现代化:执政兴国的奋斗目标 | |||||||||
[内容提要]: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内容,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要促成人在充分发展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 [关键词]:现代化 人 素质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当前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按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本文拟就人的现代化问题作一个粗浅的论述。 现代化发轫于西欧,并逐渐向全球扩展,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现代化指的是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以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为主要标志,涉及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的变化,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各国在其固有的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所要完成的任务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奋斗历程中,经过不懈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笔者认为,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必须确立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始终把追求人的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最高价值目标,避免误入许多先发国家曾付出代价的片面发展的旧路,导致发展中主客体的倒置。 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内容 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所导致的一个结果或所达到的一个目的,社会的现代化又有赖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自身的发展。但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近现代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潮流中,人们并不总是能在一开始就对此有一个自觉清醒的意识,从而也就导致不能正确地协调和处理两者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发展作过无情的批判,他们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并以此为佐证,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的客观过程。认为从人的发展来说,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时期的“物的依赖关系”两种形态之后势必要走向“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第104页)的共产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273页)那时,“人的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3页),即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人。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论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分工;充分地节约和利用时间;大力发展教育等等。 马克思恩格斯上述思想科学地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展示了一幅以人为主体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美好图景。但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的认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当自近代以资本主义工业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单纯的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及其发展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显其内在的弊端,这才逐渐引起人们对这种发展观、发展模式的怀疑和重新审视。西方一些学者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反思中,才逐步形成了倡导发展的协调性、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观,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人的发展手段,经济、政治、社会的各种制度的演进也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人的发展也不仅是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包括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种需要,使人的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各种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人的发展也不仅指当代人的发展,而且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在本世纪的中后期逐渐地成为许多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国家确定其发展战略的一种主导思想,但一般而言,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奋斗过程中都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向新发展观的一个转变的过程,并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而有一些国家至今为止,虽然凭借某一方面和独特条件或资源优势,在实现了经济上的单向突进之后,诸多社会问题却日益增多,财富的增加并没有给人们的实际生活感受带来更多的充实感、安定感,人的社会主体性反而受到漠视、挤压,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这一切反过来证明了我们的现代化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内容。《联合国第二个发展十年(1971—1980年)》曾宣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所有的人能够更好地生活”。1995年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的《宣言》也曾明确指出,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而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规定,在发展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也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这些都表明,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现代化的主旨概而言之,就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 二、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社会的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人,同时,社会的现代化又有赖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成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和根本条件。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要促成人的充分发展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尤其是要强调这样一些基本素质的形成提高。 首先在思想政治素质上,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要特别强调两方面的内容:(1)是要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体意识,具有独立的社会人格,成为一个觉醒了的社会主人。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唤醒激发起社会成员当家作主的热情。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公民主体意识在不断提高增强。民主,作为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实际上是一种高质量的民主政治体制与高素质的民众的有机结合。高素质的民主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实体部分,它标志着民主发展的程度,遵循的是预定程序原则、服从多数决策原则和保护少数意见原则,通过这些原则的贯彻来实现社会生活的民主;而高素质的民众则是政治民主化的条件和基础,是民主化的动力和后劲,标志着民主化的功底和实力。只有社会主体意识的普遍觉醒提高,才有民主的社会基础,也只有民主的社会,才能充分保障人们自由、平等、权利的实现,才能有效地监督公共权力,防止社会的腐败。(2)是具有权利义务意识和法治观念。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合格成员,应有强烈的社会平等观念,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了解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享有的法定的基本权利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以及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方式,并能从法律的角度正确地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善于运用法律防止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同时又能充分的把握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不滥用权利,能够自觉地履行社会义务,并在重视自己的权利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在知法的基础上自觉地守法、用法。 其次,现代社会的成员应具有较高的道德文明素养。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的基本运行秩序、人与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必须体现出高度的文明精神,以使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能够得到和谐的统一。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在道德文明素养的要求上,其一,要有良好的传统美德。具爱国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等,从而为社会的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原动力。其二,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可持续发展就是资源、环境、经济、人、社会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根源于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发展方式,只有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持续而协调的发展,才能使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日趋改善,精神生活日趋丰富,人的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才会最终实现。 再者,现代社会成员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更取决于科学、技术、信息以及人的创新能力等精神文化资源。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从以粗放型为主转到以集约型为主,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潜力,提高生产、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效率。这就要使广大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素养。现代科学教育普及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实现现代化要以知识和高新技术来武装全体国民,要有民众知识水平和知识更新的大背景。因为科学和技术都是人类有目的、有组织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我国人口众多,知识水平普遍低下、城乡差别巨大的国情,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速度,不普及知识和科技教育,不提高国民素质,我们的富国梦就很难实现。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7页)尤其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在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概而言之,广大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和内在条件。江泽民同志在党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 人的素质对于实现社会现代化如此重要,我们必须真正把普遍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作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对此,我们应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受到人均资源不足、物质资本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但也有一个极大的潜在优势,这就是我们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相对于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的短缺而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认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则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转引自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也强调:到下一世纪,“有技能的人才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二十一世纪的角逐》,社会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不过,巨大的人力资源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将它加以开发利用,关键还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否则,这种潜在的优势不仅不能成为实际的优势,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反而会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沉重的人口包袱。因此,我们必须从这一认识高度着眼,以足够的紧迫感,切实做好提高人的素质这一根本性的工作。 第一,不断更新观念,切实地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素质,这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首要突出任务。古人云:“凡事宜新,不循旧弊”,思想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具有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是现代化观念的重要社会意义所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包含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要素。树立新观念,就是要确立符合现代文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道德要求的思维方式,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是要解决由于历史和现实、传统习惯和时代要求之间存在的剧烈摩擦与冲突给我们思想方法、思想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与不和谐,大力倡导培植民主、科学、法治、平等、竞争、创业、创新等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观念,促成社会成员整体思想风貌的更新改变。 第二,把优先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作为基本战略任务来抓,大力推进科教文化事业,切实提高社会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种建设人才的关键和基础,现代化很难设想在一个民众受教育水平低、科学素养差、文化落后的地方得以实现。科技文化的落后导致的只能是愚昧落后、迷信盛行。现代化不仅需要造就具有普遍接受过基本义务教育和基础技能训练的劳动者队伍,还需要造就一支包括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在内的时代精英,这是走向现代化的前卫力量。在日益注重科学知识的今天,人们不仅要去接受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推广运用新技术的意识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强化分配领域的改革,构成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改变目前用人单位不重视对人的培育、继续教育(主要是顾虑人员外流、投资得不到回报)、技术人员和劳动者对学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水平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主要是看不到学习、技术的提高对个人有直接的效益)的局面。要利用政策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提倡和支持知识创新,促进科技产业化。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科、尊重实践,要为知识分子创造一个宽松、创新、求真、唯实的研究环境条件,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全社会科技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动力源泉。 第三,一如既往加强道德建设,不断丰富道德生活的内涵,拓展道德建设的途径,提高社会成员整体道德素质水平。道德建设,首先必须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其次要扎扎实实地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创设多种渠道载体,根据城乡各地不同特点、行业不同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加以落实;第三,要大力提倡新的社会风尚,引导人们不断克服、抛弃各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养成人们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产消费方式;培养形成新的生态伦理道德,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 总而言之,现代化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只有全社会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社会的现代化才有坚实的基础,也才能使人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获得真正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致力于现代化事业的最终目的所在。 (作者:吴翔阳) |
|||||||||
时间:2002/12/23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